2007年5月1日 星期二

掀起你的蓋頭來

寄件者 Prag0406-0408



法國公立學校族群掀風波

十六和十八歲的阿瑪和莉拉,就讀於巴黎北部的奧伯理耶小鎮的公立中學。本來平靜無波的小鎮,卻因為這對姊妹,堅持用伊斯蘭教的頭巾,把自己的頭髮脖子和耳朵包了起來,造成了軒然大波。




這件在我們的眼中看起來很簡單的小事,卻因為違反了法國的法律,而成為法國族群困擾的導火線。原因是因為法國總統席哈克,在二零零三年底,通過了一項法律,強制規定法國公立中學的學生,一律不准配戴具有強烈宗教和政治色彩的配飾,像伊斯蘭教的頭巾,錫克教徒的纏頭巾,或是猶太教的圓小帽等。其中不包括十字架,或是護身符這樣的不明顯配件。這個法律,衝擊最大的是在法國人數超過四百萬的伊斯蘭教徒,更是影響像阿瑪和莉拉這樣信仰虔誠的家庭。

經過許多次的協調和溝通,阿瑪和莉拉還是堅持不肯拿下頭巾。學校最後還是決定將兩人開除。他們自稱無神論的的爸爸很生氣的說,「學校將他們像狗一樣的趕出校園」,學校的學生強烈支持兩姊妹,他們也到處上電視,控訴政府是要殺雞儆猴。

這還不是單一事件,2003年九月到十二月底,就有一千兩百五十九個學生帶頭巾上學,衝突似乎有越演越烈的傾向。連在法國人數算少的錫克教徒,都牽扯到衝突裡來。錫克教男教徒頭上帶的纏頭巾,本身就是顯示對自然的尊重。他們嚴格執行素食,不理髮,不刮鬍,也是表示崇敬自然。但現今他們的宗教受到強烈的挑戰,學校強烈要求學生拿下纏頭巾,不然學生就會有被退學的危機。

孟普立在錫克家庭長大,他被強迫只能在私立學校受教育,原因是因為他不肯拿下頭巾。後來他轉到一所公立學校,學校的老師還是強烈的要求他拿下纏頭巾。但他堅持不從,學校只好一再召開會議,最後決定不對學生做任何處分。

這樣的決定可能法國總統席哈克不會認同,他倒是激進的要貫徹學校世俗化的政策,嚴禁宗教侵犯公立學校的教學。法國本來就是最早實施政教分離政策的國家,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立法嚴禁宗教侵犯政治,而這個法律的實施,更是禁止宗教進入校園,維持校園的政教分離的政策。

很多人現在開始擔心,這樣的堅持會更加激化族群本來就不平靜的衝突,像是伊斯蘭教的女病人,不願意讓男醫生檢查身體,或像是需要剖腹生產的孕婦不願意脫衣服。在里昂有一個非洲人拿刀架在婦產科醫生的脖子上,原因是醫生碰了他老婆。甚至這樣的衝突還衍生到法庭上的爭執,一個突尼西亞人控告一位法官判案不公,原因是法官帶有猶太人的名字。據有歐洲最大的猶太社區的法國,共有六十萬的猶太裔住民,阿拉伯裔的移民更是常和他們發生衝突,猶太教堂被燒,猶太墓地被毀的事件時有所聞。

校園內更是不平靜,阿拉伯裔的學生常和猶太裔的學生發生衝突。一個猶太作家分坷爾考特(Finkielkraut)憂心忡忡的表示,「在學校中常聽到有人大喊噁心骯髒的猶太人,對於猶太人來說,這是難以承受的痛,這也是二次大戰後,猶太人第一次感到害怕。」阿拉伯裔的學生和猶太裔的學生暴力攻擊事件也時有所聞。而這樣的事件一再發生,卻也堅定政府貫徹宗教服飾遠離校園的政策,以免不同宗教的學生因為服飾,目標更明顯。

學者們對這件事的反應不一。有的學者強烈的想幫頭巾解套,強調頭巾面紗不見得代表宗教意義,反而可以視為傳統的一部份。另一些學者強烈的反對政府實施這樣的法律,認為它會引爆另一波宗教仇恨的開始。但有些學者卻認為,頭巾常是伊斯蘭教國家移民容入社會的絆腳石,認為這樣的政策可以有效的解決日後移民融入法國社會的好方法。有學者表示中立的立場,他們覺得這樣觀點互異的政策,可以喚醒政府對伊斯蘭教移民的重視,是一件好事。

不過也有一部份從事伊斯蘭教政教分離的人士對於這樣的政策於以肯定。他們認為在他們的國家中,宗教介入政治太多,所以仇視女性,對同性戀的恐懼和反猶太主義成為伊斯蘭政權的最大標的。所以這樣的政策,有助於伊斯蘭移民思考和學習是否有可能宗教不要介入政治和人權的可能性。活躍於其中的運動人士阿拉爾表示,「我們現在最需要的是對這些民主和人權基本的認識和瞭解,最重要的是性別平等觀念。」他們覺得把頭巾拿去有助於女性發展自覺,不再受限於宗教的限制當中。

理論歸理論,實際的情形是,愈來愈多伊斯蘭教的移民,不滿政府的頭巾和宗教政策,開始想要建立自己的可蘭經學校,讓小孩可以在純粹的伊斯蘭教義中長大,不願於受限制於政府的教育政策。在法國和德國,已經出現幾所可蘭經學校,這些學生甚至不學習法語或德語。這樣的裂痕愈來愈大,已經讓法德政府警覺到事態的嚴重性。

不過這樣的衝突,並沒有讓歐洲的政府改變他們堅持,繼法國實施學校政教分離政策之後,德國也在二零零四年九月,開始限制學生穿戴宗教象徵的服飾配件。法國政府,也沒讓這些討論和衝突影響他們貫徹這個政策的決心。法國總統席哈克(Chirac)下定決心,「讓宗教走出校園,是一項無法改變的政策。我們必須很小心,但一定得貫徹它。」法國前總理拉法仁(Raffarin)也強調「政教分離是我們社會的共識,只有在政教分離的政策中,法國才能成為彼此寬容的大國。」

對於阿瑪和莉拉,政府的關於寬容和社會共識的宣言,可能是他們無法理解的政治語言。直接就被學校開除的他們,怎麼也不會了解,這像是一種所謂寬容的作法。曾經席捲歐洲的種族問題,藉著兩姊妹的展示,又悄悄的回到舞台。只是,這次扮演的人,到底和以前有什麼不同?人們到底有沒從兩次大戰中學到教訓?民主的思考和辯論是否有助於解決衝突?這個問題,只好讓未來的歷史學家來解答了。

參考資料

1鏡報(Der Spiegel) Nr 51 03/12/15
Schranken gegen den Islam
2費加洛雜誌(le Figaro magazine)N1214 04/01/31
Les sikhs contre la loi
3 世界報 (le Monde) 04/04/12

0 意見: